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(张雨晴)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……”2月22日上午,学子齐诵《大学》的声音在郑州登封嵩阳书院上空回响。先圣殿前,伴着飞扬的春雪,一场特殊的拜孔仪式在这里举行。
(资料图片)
拜孔仪式现场 摄影 张雨晴
当日,“写意中国——探寻汉字起源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赶赴登封、巩义两地,登嵩阳书院、访杜甫故里,在亭台楼阁、文物古建中感受郑州浓浓的“书卷气”。
书院嵩阳景最清 石幢犹记故宫铭
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区北约二公里处的嵩山南麓,自宋代以来一直是传授理学、教书育人的场所,是理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因其地处嵩山之阳,故名“嵩阳书院”。
嵩阳书院 摄影 张雨晴
嵩阳书院“汲嵩山之毓秀,纳峻极之灵气”,经历了五代的雏形时期、宋朝的鼎盛时期、金元明的衰落时期、清朝的复兴时期,其间尤以宋代及康熙到乾隆中叶两个时期最为兴盛。
“高山仰止”牌坊 摄影 张雨晴
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开始讲学,先后荟萃了一大批著名学者。宋神宗熙宁、元丰年间(1068—1085年),程颢、程颐、司马光等,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。程颢还为嵩阳书院制定教养、学制、考察等规定。程颢、程颐主讲期间,不仅使书院的讲学内容得以丰富,而且书院的学术氛围也更加活跃,促使嵩阳书院达到兴盛,成为与河南商丘应天书院、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、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齐名的四大书院之一。
现在的嵩阳书院,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,占地近1万平方米、分五进院落,其有古建筑106间。十几年来,当地文物部门对一些房屋和文物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,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,使得这座古老的书院散发出蓬勃的生机。
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
暖阳之下,一叶小舟穿过桥洞,悠然驶来。“杜甫”立于船头,望着两岸身着“奇装异服”的游客,方知自己穿越时光,回到千年后的的故乡巩县……2月22日中午,沉浸式实景剧《杜甫归来》在巩义杜甫故里上演。剧中,“诗圣”杜甫终于圆了归乡梦,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踏上了“回家”的旅途。
沉浸式实景剧《杜甫归来》表演现场 摄影 张雨晴
从“庭前八月梨枣熟,一日上树能千回”的童年,到十年漫游、十年求官、十年漂泊的一生,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。他忧国忧民,挥毫赋诗,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。他是我国诗坛承前继后、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,他的诗被后世称为“诗史”,他被后世尊为“诗圣”。
杜甫像 摄影 张雨晴
杜甫因杜诗而著名,杜甫故里因杜甫厚重。杜甫已成为巩义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,杜甫故里已成为巩义新兴的城市名片。
2007年,巩义市政府参照AAAA级标准、历时五年、投资1.5亿元,成功将杜甫故里打造成为一处集观光游览、朝拜纪念、修学教育、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文化游览景区。景区通过实景打造大唐盛世,让游客们入园即可梦回大唐;完美搭配现有建筑特色,利用灯光和雾森系统将行进式歌舞表演与文化展示充分融合,上演了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。
诗圣堂 摄影 张雨晴
在“书卷气”的包裹下,采访团一路探寻,于嵩山书院的碑石上、于杜甫的诗间,看见了中华文明的历年传承、悟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。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2 时代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